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 - 求是网

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

来源:光明日报 作者:廉 思 2025-05-09 16:05:27

  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多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,而人的现代化是其中的核心要素。人的现代化体现为人在观念、素养、能力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提升,其实现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高度。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”。作为最积极活跃的社会力量以及最具流动性和可塑性的群体,青年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变迁往往预示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。可以说,青年既是现代化的产物,也是现代化的引擎,他们的状态勾勒出未来社会的轮廓。

青年是现代化的先锋力量

  青年与国家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而深刻的互动关系:青年群体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,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;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,能为青年成长成才拓展广阔空间。

  在物质文明层面,青年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。现代化离不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,而青年既是新兴行业与新技术的主要受众,也是其核心使用者与创新者。在工业文明历史演进中,青年凭借其社会适应力与技术创新力,为社会发展贡献了独特价值。而在信息时代,基于对新技术、新业态的敏感度与接受度,青年在推动经济转型与提升社会生产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全球范围内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和互联网创业公司,其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往往是青年。事实表明,只有更好呵护和激发青年的创造热情,一个国家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优势。

  在精神文化层面,青年为文化与思想更新提供持续创造力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与技术层面的革新,也涉及观念、价值体系层面的转型。青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和探索期,思想开放、精力充沛,少受思维定式束缚,对尝试未知抱有强烈的热情和动力,往往乐于拥抱新思想、新观念,勇于进行前沿探索。青年所具有的文明、进步观念,既是现代化的生成结果,又是其个性才干得以全面发展的深层动因。

  在社会参与层面,青年的改革实践有助于推动制度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。相较于其他群体,青年更具理想主义倾向,勇于探索,能够为国家治理注入先进理念和创造性思维;青年敢闯敢干,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问题,是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。由于青年在社会角色转换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,能够以更低的机会成本尝试新型社会关系与组织模式,从而有助于推动制度体系的变革,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为现代化注入活力。

  可见,青年在物质、精神和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实践活动,是驱动现代化的直接力量;也正是在这些社会实践中,青年的素质得以提升,实现了自身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。

青年现代化的程度决定国家现代化的进程

  任何国家要想在现代化竞争中赢得先机,都必须用面向未来的眼光为青年提供支持,将青年视为最具潜力、最具创造力的战略性力量。

  从国际视角看,一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其青年发展往往密切相关。例如,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繁荣,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“婴儿潮”时期青年一代受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;日本、韩国在现代化腾飞阶段充分利用青年人口红利,大力发展教育和劳动密集型产业,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。这些经验表明,更高的青年现代化水平能够催生更具包容性、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的社会演进模式,推动整个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。反之,若青年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,则不仅会制约青年自身发展,也会对社会稳定性和现代化进程可持续性带来破坏,延缓甚至中断现代化步伐。

  从本质上看,青年成长发展的过程,就是个体不断社会化和社会整体现代化交互演进的过程。此间,青年面临多重挑战:首先,青年群体内部并非单一结构,而是由不同社会阶层与文化背景所构成的多元亚群体。在资源获取与机会分配方面,各亚群体之间并不均衡。其次,青年正处于成长期,若缺乏政府和社会在制度、资源等方面的必要支持,如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就业创业政策等,很难将潜在创造力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最后,由于青年阶段意味着自身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快速转变,社会各界需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专业辅导,方能帮助青年更平稳地发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锋作用。能否妥善处理青年政策议题,是衡量一个政权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。以青年为中心的发展政策也因此被许多国家纳入战略考量,其背后体现的正是对人的现代化决定作用的深刻认识——一个国家唯有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社会支持,才能更好地发挥青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,确保社会总体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稳步迈进。

引领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

  当代中国青年普遍受教育程度更高、视野更开阔、素质更全面,蕴藏着推动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,青年始终被视为党和国家最可宝贵的财富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。

  回顾中国青年运动百余年历史,每一代青年都在不同阶段为国家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,成为挽救民族危亡、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先锋力量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,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,奔赴工厂、农村、边疆和基层一线,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,广大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,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活力迸发注入不竭动力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广大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推进乡村振兴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,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大胆探索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坚定承诺。

  青春力量绵延不绝、红色江山后继有人,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才能源源不断获得动力。当代中国青年对国家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认同,这既得益于党的领导为青年参与提供了制度化渠道,推动青年成为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性力量,也源于青年群体亲身见证国家经济腾飞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,从而生发出强烈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。同时,青年在学业、就业、创业、置业等领域面临的外部环境和需求也在变化。面对新形势,我们党将青年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,一系列稳就业、惠教育、促创新的青年政策相继出台,从中央到地方的青年工作机制日趋健全,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。伴随国家政策层面的不断完善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,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敏锐的创造力,在迈向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开拓进取、勇担使命。

  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,“在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、彰显青春风采、贡献青春力量,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”。青年是现代化的开拓者、建设者,也是决定现代化成败的重要变量。中国式现代化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发展机遇,也对青年一代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新要求。新征程上,唯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并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才能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。

  (作者:廉 思,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委会副主任、中央团校副校长)

网站编辑 - 王慧 张盼 审核 - 王兆斌